香港移民人數2025,最新数据揭示香港移民趋势
最新統計話俾我哋知,香港常住人口喺2024年底企喺七百五十三萬左右,雖然較前年輕微回升,但全年淨流出依然超過三萬,主要由中產家庭遠赴英加澳,以及年輕專才北上灣區構成。文章會拆解數據背後嘅移民動機,盤點熱門目的地,並預測2025年趨勢,助你掌握大局。
數字背後的流向

官方年報顯示,2024年上半年經機場離港並註冊永久離境嘅港人約三萬,而經單程證來港新居民有四萬四千,抵銷後全年仍錄得輕微正增長。不過,人口學家指出,若計算已獲外國簽證而暫時保留香港住址嘅「隱性移民」,實際外流或高出一成。
熱門目的地盤點
英國繼續靠BNO途徑吸納最多港人,累計入境超過十六萬。
加拿大「港人工作通」延長至二〇二六年,三十歲以下專業人士申請最踴躍。
澳洲放寬畢業生簽證至八年,高技能 IT 同醫護人才uptake明顯。
大灣區城市依賴「港車北上」政策,引入大量通勤族,形成「深居港職」新模式。
決定搬遷的幾個關鍵
樓價高位難回,家庭置業計劃向外尋求空間;子女教育競爭激烈,唔少家長索性提早移民讀書;再加上近年工作彈性增加,遠程模式令離港門檻降低。這幾股力量疊加,驅動移民曲線保持斜率。
社會與經濟連鎖反應
人才外流令科技和醫療行業招聘成本上升,初創公司開始在深圳設立研發部門分流;高端消費倚重旅客填補本地缺口,零售市道呈現「外熱內冷」。另一方面,房屋市場因套現賣樓而供應增加,租金出現溫和調整,為留港青年提供喘息。
英國將加重BNO申請人財務證明要求,預料家庭分批離港,節奏稍慢;加拿大續推救生艇,估計全年承接一萬名港人;本地官方擴大「高端人才通」配額,冀以稅務優惠吸引回流。整體而言,外流仍高於回流,但幅度趨平。
計劃離港者宜先審視目的地醫療同稅制成本,再籌備語言同資產證明;選擇留港或者兩邊走嘅專業人士,記得檢視跨境稅務新規與醫保覆蓋,免得中港兩邊同時徵稅。